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新闻
国际绿色范例新城倡议:促进中国城市从数量型增长向 质量型可持续发展转变
时间:2018-12-13 源:igmc 查看:770
——在2018中国城市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稿
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秘书长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可持续城市专业委员会会长 吕海峰

11月18日 北京


      感谢大会给我提供这个分享汇报的机会。听了前面嘉宾的精彩演讲很受启发。我想结合国际绿色范例新城标准和倡议来谈可持续城市发展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供大家参考。首先我们来看“国际绿色范例城市动画短片”,让公众了解未来绿色智慧城市的样貌。短片链接如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46HPe8nm1Q&feature=youtu.be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家园,是经济社会和文明的载体,具有综合性、多维度的特点,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巨系统。城市发展既要重硬件,又要重软件,既要重效率,又要重公平,既要幸福当代人,也要惠及后代人。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就是今生后世,美好生活。

      按照绿色范例新城的标准,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可持续城市应该像树一样运转,有五点启示:
      1、光合用能,最妙科技: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最好的可再生能源,简洁高效,源源不断。
      2、固碳释氧,环境友好:让生命甜美呼吸,控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3、资源循环,没有废物:养分和水分循环利用,生态平衡,生生不息。
      4、叶脉网络,均匀互联:多条路径到达一个目标,弹性的城市交通路网模式。
      5、包容公平,机会均等:每片叶子分配的资源都相似,没有贫富分化和社会隔离,真正做到了不落下一个个体。
      根据这些理解,我写过一首诗,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请各位雅正:

绿城如树
为诠释2018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绿色范例城市”主题而作
亭亭树参天,大道法自然。
能量借白日,源源不间断。
沐泽善化育,升落自循环。
固碳释鲜氧,众生吐纳酣。
叶脉网络匀,殊途通各点。
瓣瓣欣共享,飒飒风来欢。
绿城若如树,幸福遍人寰。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成就显著,举世瞩目。1978-2017年,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61个,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8.1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8.5%,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发展也存在着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粗放、不协调等问题,急需从数量型高速增长模式向质量型可持续发展转变。

      我们回顾一下近年国内外五个重要文件或会议,了解政策趋势: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过去35年(1978-2013)城镇化粗放不协调,有六大弊端,强调要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集约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提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十九大开启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推进绿色发展。

      从国际上看,全球正处在一个空前、快速且不可逆转的城市化时代,城市成为可持续发展决胜的主战场。有两大议程值得关注:

      2015年9月,193个会员国在联合国总部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纲领性文件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不可分割。其中的目标11:建设包容、安全、有复原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居环境。下设10个具体目标。

      2016年10月“人居三”通过的成果文件《新城市议程》,是指导未来20年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议程提出了我们对城市的共同愿景:使人人平等享有城市和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包容性,确保所有居民以及他们的后代不会遭受任何形式的歧视,能够栖居和繁衍在公平的、安全的、健康的、便利的、可负担的、有复原力的以及可持续的城市和人居环境中,共享繁荣和优质的生活。该议程提出通过建立城市治理的创新框架以及有效规划、管理城市空间发展两大途径,实现这一愿景。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国际绿色范例新城标准3.0》的基本内容。
      植根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与新型城镇化规划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一致,《IGMC标准 3.0》的愿景基于6项基本原则:安全、可持续性、公平、个性、繁荣与幸福,通过贯穿空间规划与开发、基本服务、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这六个维度的18个科学细分的类别予以落实。这18个类别又分别从定义和目标、策略方法、主要指标、评分系统和最佳范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标准有英文和中文两个版本。请看结构示意图:


      《IGMC标准 3.0》是评估和指导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先进工具,于2016年10月“人居三”期间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发布,是由中外知名专家在总结中外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规律和众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制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文件包括评估认证系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IGMC聚焦于可以提高城市可持续性绩效的策略和行动措施。该标准采用基于环境、低碳和资源倍增效率的综合四重杠杆方法:
      杠杆1、密度更高、连片发展和城市形态空间重组的紧凑型城市增长,从而大规模降低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
      杠杆2、宜居的、功能完善和社会混合的社区继续减少需求;
      杠杆3、智能技术、资源节约型建筑和城市公共服务系统以提高资源效率;
      杠杆4、促进可持续行为和绿色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效率。
      这些干预措施对能源和资源效率的实际改善往往会产生“倍增”效应,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增加社会繁荣和民众福祉。该标准侧重于规划阶段,这也是蕴藏机会最多的阶段。
      国际国内已经有一批绿色城市如哥本哈根、曼海姆、新加坡、香港、纽约、波特兰、温哥华、库里提拔、天津生态城、深圳、无锡等采用了范例新城标准中的全部或部分策略方法,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IGMC评估认证系统总分320分,包括有112个指标的城市版和109个指标的社区版。认证的城市或项目可获得如下称号:
      ≥280分:国际最绿范例城市/社区
      ≥245分:国际更绿范例城市/社区
      ≥210分:国际绿色范例城市/社区
      概括地讲,《IGMC标准3.0》的主要功能包括:
      1、评估认证建成区的可持续性,引导转型升级;
      2、协助政府制定政策和行动计划,指导规划建设,提升竞争力,贯彻SGDs和《新城市议程》;
      3、全程指导城市开发项目,提高投资绩效;
      4、评估规划设计方案,寻求改进,规避风险;
      5、为城市或社区可持续发展培训提供手册内容。
      IGMC标准植根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目标11有密切的互动关系,请看这个椭圆示意图。范例新城3.0标准还细化了目标11的指标,方便其在地方和社区层面实施。


      在和大家分享《国际绿色范例新城标准3.0》的基础上,我简要介绍一下“国际绿色范例新城倡议”。
      全球人居环境论坛(GFHS)于2011年4月在联合国总部发起了“国际绿色范例新城(简称“范例新城”或“IGMC”)倡议”,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作为一个联合国支持的、创新的绿色低碳城镇发展行动计划,IGMC 倡议旨在以IGMC标准作为评估和指导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先进的规划工具,通过提供创新概念、综合策略和方法、认证监测系统和解决方案,包括实施试点项目,结合其它方法,建设人人共享的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促进中国城市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可持续发展转变,推动在区域和地方层面贯彻《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气候协定》和《新城市议程》。
      已经有加拿大温哥华市、南非开普敦市、德国曼海姆市、厄瓜多尔昆卡市、国家级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万科、碧桂园等一批知名城市与企业加入了IGMC倡议。部分城市或项目已经列入IGMC试点。
      IGMC倡议设有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并有专门的办公室和协调员开展工作。我们专门开发了IGMC全球在线评估认证系统,www.igmci.org,利用在线方式评估认证,收集和分析数据,促进IGMC标准推广应用,人人可以使用。英文和中文版已经上线试运行,欢迎体验。
      最后列举两个实施IGMC标准的范例:IGMC标准在丹麦哥本哈根市可持续发展中被成功地实施,重点体现在:空间规划和开发,绿色交通和TOD,低碳和能源效率,治理和行为改变;香港实施TOD发展,限制无序扩张,通过由公共交通支持的高密度的城市形态,实现了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的脱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IGMC倡议的理念和标准体系,同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相一致,为中国城市转型提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综合技术支持与评估工具。我们将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依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这个大平台,和有前瞻性的城市或机构开展合作,共建共享IGMC新型伙伴关系,创造和提升城市或项目价值,实现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让今生后世生活更美好。